发布者:徐颖发布时间:2022-04-28浏览次数:442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第三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,根据《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》(教高函〔2022〕2号)要求,定于2022年4月至6月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财经大学校内赛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。
一、大赛主题
我敢闯,我会创。
二、大赛目标与任务
更中国、更国际、更教育、更全面、更创新,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,聚焦“五育”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,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,线上线下相融合,打造共建共享、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创业盛会,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。
以赛促教,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,深入推进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,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,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,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,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。
以赛促学,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。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水平自立自强,激发学生的创造力,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,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,坚定执着追理想,实事求是闯新路,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,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。
以赛促创,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。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,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,促进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有机衔接,以创新引领创业、以创业带动就业,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。
三、参赛要求
本次大赛包含高教主赛道、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以及产业命题赛道。产业命题赛道具体安排后续另行通知。
(一)参赛资格
在校本科生、硕士研究生、博士研究生(均不含在职学生)及毕业5年内全日制学生(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)均可参加,且只能以团队形式参赛。参赛人员要做到诚实守信,学风端正,无品行不端行为记录,无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。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,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,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。项目不存在抄袭、剽窃他人作品行为,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。
(二)申报要求
1.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,原则上不多于15人(含团队负责人),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,年龄不超过35岁(1987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)。
2.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,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,培育新产品、新服务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促进制造业、农业、卫生、能源、环保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,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金融、消费生活、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。
3.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真实、健康、合法。不得含有任何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。所涉及的发明创造、专利技术、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。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、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,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、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,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。
4.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,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等;已在主管部门完成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,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、登记证书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件的扫描件、单位概况、法定代表人情况、股权结构等。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真实财务数据、已获投资情况、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。
(三)高教主赛道
1.参赛项目类型
(1)新工科类项目: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虚拟现实、智能制造、网络空间安全、机器人工程、工业自动化、新材料等领域,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;
(2)新医科类项目:现代医疗技术、智能医疗设备、新药研发、健康康养、食药保健、智能医学、生物技术、生物材料等领域,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;
(3)新农科类项目:现代种业、智慧农业、智能农机装备、农业大数据、食品营养、休闲农业、森林康养、生态修复、农业碳汇等领域,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;
(4)新文科类项目:文化教育、数字经济、金融科技、财经、法务、融媒体、翻译、旅游休闲、动漫、文创设计与开发、电子商务、物流、体育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、社会工作、家政服务、养老服务等领域,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。
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“四新”发展要求,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,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。参赛项目不只限于“互联网+”项目,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,根据“四新”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。
2.参赛组别和对象
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,项目分为本科生组、研究生组。根据所处创业阶段,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、初创组、成长组,并按照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设置参赛项目类型。具体参赛条件如下:
分类 | 创意组 | 初创组 | 成长组 |
本科生组 | (1)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,在2022年4月8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。 (2)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,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。 (3)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(科技成果的完成人、所有人中,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)。 | (1)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(2019年3月1日及以后注册)。 (2)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,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,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科学生(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)。企业法定代表人在2022年4月8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。 (3)项目的股权结构中,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/3,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%。 | (1)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(2019年3月1日前注册)。 (2)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,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,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科学生(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)。企业法定代表人在2022年4月8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。 (3)项目的股权结构中,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%,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/3。 |
研究生组 | (1)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,在2022年4月8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。 (2)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,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。项目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科生(不含在职教育)。 (3)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(科技成果的完成人、所有人中,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)。
| (1)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(2019年3月1日及以后注册)。 (2)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,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,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(即2017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)。企业法定代表人在2022年4月8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。 (3)项目的股权结构中,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/3,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%。
| (1)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(2019年3月1日前注册)。 (2)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,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,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(即2017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)。企业法定代表人在2022年4月8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。 (3)项目的股权结构中,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%,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/3。
|
3.其他说明
(1)参赛项目的学院归属认定,以参赛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为准,且代表的学院具有唯一性。
(2)所有参赛材料和答辩原则上使用中文。
(四)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
1.活动主题
红色青春筑梦创业人生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
2.主要目标
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,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,将思政教育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,传承红色基因,坚定理想信念,全面推进课程思政,涵养青年学生家国情怀;以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助力“新农村、新农业、新农民、新生态”建设,引导师生扎根基层创新创业,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、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。
3.参赛组别及对象
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,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、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、实效性和可持续性。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,分为公益组、创意组、创业组。具体要求如下:
公益组 | 创意组 | 创业组 |
(1)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,积极弘扬公益精神,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、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。 (2)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,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(或社会组织)的项目均可参赛。
| (1)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,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,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,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。 (2)参赛项目在2022年4月8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。
| (1)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、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,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,推动共同富裕。 (2)参赛项目在2022年4月8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,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。项目的股权结构中,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%,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/3。
|
四、赛程安排
(一)参赛报名(5月22日23:00前)
1、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(网址:cy.ncss.cn)或微信公众号(名称为“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”或“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”)任一方式进行报名。
2、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完成报名后提交校内赛报名表(扫二维码填写)
各参赛团队须在5月22日晚23:00前在系统中成功报名,逾期视为无效。
(二)校内赛
共2轮评审,校内初赛采用书面评审方式,以校内报名表链接里提交版本为准;校内决赛采用现场答辩与文本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,决赛前可对文本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更新。
(三)赛程安排
4月27日至5月22日为系统报名;
5月下旬进行校内赛初赛;
6月初进行校内赛决赛(线上答辩);
6月进行推报上海市赛项目。
*大赛后续通知请关注公众号:上财创业学院
五、大赛奖项
(一)大赛校内赛设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若干,分别对应校内文体和学科竞赛一、二、三等奖进行第二课堂学分认定,根据决赛排序从中遴选优秀项目参加上海市及全国总决赛。
(二)校内赛设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,对获奖个人及单位颁发证书。
(三)获奖项目指导教师可以根据《上海财经大学术成果认定办法》中的第四部分“教师指导学生学术活动成果的认定”认定相关成果。
六、联系方式
咨询钉钉群:41869641
联系人:徐颖
联系电话:15121007925
电子邮箱:xu.ying@mail.shufe.edu.cn
附件1: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(1).pdf
附件3:第七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规则.pdf
创业学院
教务处
研究生院
学生工作处
团委
合作发展处
科技园
2022年4月27日